English 英文   傳統中文

公 历 和 农 历 日 期 对 照 (公元前722年—公元2200年)


输入 -721 和 2200 之间的公历年:    

(0=公元前1年、-1=公元前2年、-2=公元前3年、余类推。)

每日正午的儒略日数:   


月 历 表 说 明


公历年(格里历): 1850

农历年:

2月12日前: 己 酉 (鸡)(清宣宗道光二十九年),
2月12日及以后: 庚 戌 (狗)(清宣宗道光三十年)


1850年
1 月

己酉年 十一月大 (建丙子)

己酉年 十二月大 (建丁丑)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十一月十九

壬子

2

二十

癸丑

3

廿一

甲寅

4

廿二

乙卯

5

廿三

丙辰

6

廿四

丁巳

7

廿五

戊午

8

廿六

己未

9

廿七

庚申

10

廿八

辛酉

11

廿九

壬戌

12

三十

癸亥

13

十二月

甲子

14

初二

乙丑

15

初三

丙寅

16

初四

丁卯

17

初五

戊辰

18

初六

己巳

19

初七

庚午

20

初八

辛未

21

初九

壬申

22

初十

癸酉

23

十一

甲戌

24

十二

乙亥

25

十三

丙子

26

十四

丁丑

27

十五

戊寅

28

十六

己卯

29

十七

庚辰

30

十八

辛巳

31

十九

壬午

月相: [下弦] 5d16h37m  [朔] 13d19h20m  [上弦] 21d17h40m  [望] 28d08h52m (半影月食)

二十四节气: [小寒] 5d22h58m   [大寒] 20d16h21m




1850年
2 月

己酉年 十二月大 (建丁丑)

庚戌年 正月大 (建戊寅)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二十

癸未

2

廿一

甲申

3

廿二

乙酉

4

廿三

丙戌

5

廿四

丁亥

6

廿五

戊子

7

廿六

己丑

8

廿七

庚寅

9

廿八

辛卯

10

廿九

壬辰

11

三十

癸巳

12

正月

甲午

13

初二

乙未

14

初三

丙申

15

初四

丁酉

16

初五

戊戌

17

初六

己亥

18

初七

庚子

19

初八

辛丑

20

初九

壬寅

21

初十

癸卯

22

十一

甲辰

23

十二

乙巳

24

十三

丙午

25

十四

丁未

26

十五

戊申

27

十六

己酉

28

十七

庚戌

月相: [下弦] 4d09h18m  [朔] 12d14h29m (日环食)  [上弦] 20d04h12m  [望] 26d20h01m (半影月食)

二十四节气: [立春] 4d10h55m   [雨水] 19d07h03m




1850年
3 月

庚戌年 正月大 (建戊寅)

庚戌年 二月小 (建己卯)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十八

辛亥

2

十九

壬子

3

二十

癸丑

4

廿一

甲寅

5

廿二

乙卯

6

廿三

丙辰

7

廿四

丁巳

8

廿五

戊午

9

廿六

己未

10

廿七

庚申

11

廿八

辛酉

12

廿九

壬戌

13

三十

癸亥

14

二月

甲子

15

初二

乙丑

16

初三

丙寅

17

初四

丁卯

18

初五

戊辰

19

初六

己巳

20

初七

庚午

21

初八

辛未

22

初九

壬申

23

初十

癸酉

24

十一

甲戌

25

十二

乙亥

26

十三

丙子

27

十四

丁丑

28

十五

戊寅

29

十六

己卯

30

十七

庚辰

31

十八

辛巳

月相: [下弦] 6d04h06m  [朔] 14d07h17m  [上弦] 21d11h58m  [望] 28d07h27m

二十四节气: [惊蛰] 6d05h43m   [春分] 21d07h02m




1850年
4 月

庚戌年 二月小 (建己卯)

庚戌年 三月大 (建庚辰)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十九

壬午

2

二十

癸未

3

廿一

甲申

4

廿二

乙酉

5

廿三

丙戌

6

廿四

丁亥

7

廿五

戊子

8

廿六

己丑

9

廿七

庚寅

10

廿八

辛卯

11

廿九

壬辰

12

三月

癸巳

13

初二

甲午

14

初三

乙未

15

初四

丙申

16

初五

丁酉

17

初六

戊戌

18

初七

己亥

19

初八

庚子

20

初九

辛丑

21

初十

壬寅

22

十一

癸卯

23

十二

甲辰

24

十三

乙巳

25

十四

丙午

26

十五

丁未

27

十六

戊申

28

十七

己酉

29

十八

庚戌

30

十九

辛亥

月相: [下弦] 4d23h44m  [朔] 12d20h47m  [上弦] 19d18h07m  [望] 26d19h21m

二十四节气: [清明] 5d11h37m   [谷雨] 20d19h13m




1850年
5 月

庚戌年 三月大 (建庚辰)

庚戌年 四月小 (建辛巳)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二十

壬子

2

廿一

癸丑

3

廿二

甲寅

4

廿三

乙卯

5

廿四

丙辰

6

廿五

丁巳

7

廿六

戊午

8

廿七

己未

9

廿八

庚申

10

廿九

辛酉

11

三十

壬戌

12

四月

癸亥

13

初二

甲子

14

初三

乙丑

15

初四

丙寅

16

初五

丁卯

17

初六

戊辰

18

初七

己巳

19

初八

庚午

20

初九

辛未

21

初十

壬申

22

十一

癸酉

23

十二

甲戌

24

十三

乙亥

25

十四

丙子

26

十五

丁丑

27

十六

戊寅

28

十七

己卯

29

十八

庚辰

30

十九

辛巳

31

二十

壬午

月相: [下弦] 4d18h46m  [朔] 12d07h09m  [上弦] 18d23h53m  [望] 26d08h08m

二十四节气: [立夏] 6d06h03m   [小满] 21d19h24m




1850年
6 月

庚戌年 四月小 (建辛巳)

庚戌年 五月小 (建壬午)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廿一

癸未

2

廿二

甲申

3

廿三

乙酉

4

廿四

丙戌

5

廿五

丁亥

6

廿六

戊子

7

廿七

己丑

8

廿八

庚寅

9

廿九

辛卯

10

五月

壬辰

11

初二

癸巳

12

初三

甲午

13

初四

乙未

14

初五

丙申

15

初六

丁酉

16

初七

戊戌

17

初八

己亥

18

初九

庚子

19

初十

辛丑

20

十一

壬寅

21

十二

癸卯

22

十三

甲辰

23

十四

乙巳

24

十五

丙午

25

十六

丁未

26

十七

戊申

27

十八

己酉

28

十九

庚戌

29

二十

辛亥

30

廿一

壬子

月相: [下弦] 3d11h47m  [朔] 10d15h20m  [上弦] 17d06h23m  [望] 24d22h10m

二十四节气: [芒种] 6d11h03m   [夏至] 22d03h59m




1850年
7 月

庚戌年 五月小 (建壬午)

庚戌年 六月大 (建癸未)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廿二

癸丑

2

廿三

甲寅

3

廿四

乙卯

4

廿五

丙辰

5

廿六

丁巳

6

廿七

戊午

7

廿八

己未

8

廿九

庚申

9

六月

辛酉

10

初二

壬戌

11

初三

癸亥

12

初四

甲子

13

初五

乙丑

14

初六

丙寅

15

初七

丁卯

16

初八

戊辰

17

初九

己巳

18

初十

庚午

19

十一

辛未

20

十二

壬申

21

十三

癸酉

22

十四

甲戌

23

十五

乙亥

24

十六

丙子

25

十七

丁丑

26

十八

戊寅

27

十九

己卯

28

二十

庚辰

29

廿一

辛巳

30

廿二

壬午

31

廿三

癸未

月相: [下弦] 3d01h58m  [朔] 9d22h28m  [上弦] 16d14h42m  [望] 24d13h24m (半影月食)

二十四节气: [小暑] 7d21h36m   [大暑] 23d14h53m




1850年
8 月

庚戌年 六月大 (建癸未)

庚戌年 七月小 (建甲申)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廿四

甲申

2

廿五

乙酉

3

廿六

丙戌

4

廿七

丁亥

5

廿八

戊子

6

廿九

己丑

7

三十

庚寅

8

七月

辛卯

9

初二

壬辰

10

初三

癸巳

11

初四

甲午

12

初五

乙未

13

初六

丙申

14

初七

丁酉

15

初八

戊戌

16

初九

己亥

17

初十

庚子

18

十一

辛丑

19

十二

壬寅

20

十三

癸卯

21

十四

甲辰

22

十五

乙巳

23

十六

丙午

24

十七

丁未

25

十八

戊申

26

十九

己酉

27

二十

庚戌

28

廿一

辛亥

29

廿二

壬子

30

廿三

癸丑

31

廿四

甲寅

月相: [下弦] 1d13h17m  [朔] 8d05h34m (日全食)  [上弦] 15d01h47m  [望] 23d05h12m (半影月食)  [下弦] 30d22h18m

二十四节气: [立秋] 8d07h04m   [处暑] 23d21h22m




1850年
9 月

庚戌年 七月小 (建甲申)

庚戌年 八月小 (建乙酉)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廿五

乙卯

2

廿六

丙辰

3

廿七

丁巳

4

廿八

戊午

5

廿九

己未

6

八月

庚申

7

初二

辛酉

8

初三

壬戌

9

初四

癸亥

10

初五

甲子

11

初六

乙丑

12

初七

丙寅

13

初八

丁卯

14

初九

戊辰

15

初十

己巳

16

十一

庚午

17

十二

辛未

18

十三

壬申

19

十四

癸酉

20

十五

甲戌

21

十六

乙亥

22

十七

丙子

23

十八

丁丑

24

十九

戊寅

25

二十

己卯

26

廿一

庚辰

27

廿二

辛巳

28

廿三

壬午

29

廿四

癸未

30

廿五

甲申

月相: [朔] 6d13h29m  [上弦] 13d16h21m  [望] 21d20h41m  [下弦] 29d05h53m

二十四节气: [白露] 8d09h07m   [秋分] 23d18h00m




1850年
10 月

庚戌年 八月小 (建乙酉)

庚戌年 九月大 (建丙戌)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廿六

乙酉

2

廿七

丙戌

3

廿八

丁亥

4

廿九

戊子

5

九月

己丑

6

初二

庚寅

7

初三

辛卯

8

初四

壬辰

9

初五

癸巳

10

初六

甲午

11

初七

乙未

12

初八

丙申

13

初九

丁酉

14

初十

戊戌

15

十一

己亥

16

十二

庚子

17

十三

辛丑

18

十四

壬寅

19

十五

癸卯

20

十六

甲辰

21

十七

乙巳

22

十八

丙午

23

十九

丁未

24

二十

戊申

25

廿一

己酉

26

廿二

庚戌

27

廿三

辛亥

28

廿四

壬子

29

廿五

癸丑

30

廿六

甲寅

31

廿七

乙卯

月相: [朔] 5d22h57m  [上弦] 13d10h30m  [望] 21d11h11m  [下弦] 28d13h00m

二十四节气: [寒露] 8d23h38m   [霜降] 24d02h12m

*当年的《大清时宪书》列出的寒露日期相当于公历的10月9日,日期差异由两个因数造成。其一是1929年以前的时间是用北京地方时(东经116°24')而且用真太阳时,而本网页列出的时间却是用现时全国通行的东经120°标准时, 东经120°标准时与北京地方真太阳时的时差可达30分钟。其二是1914年前用的节气计算方法不是很准确。




1850年
11 月

庚戌年 九月大 (建丙戌)

庚戌年 十月大 (建丁亥)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廿八

丙辰

2

廿九

丁巳

3

三十

戊午

4

十月

己未

5

初二

庚申

6

初三

辛酉

7

初四

壬戌

8

初五

癸亥

9

初六

甲子

10

初七

乙丑

11

初八

丙寅

12

初九

丁卯

13

初十

戊辰

14

十一

己巳

15

十二

庚午

16

十三

辛未

17

十四

壬申

18

十五

癸酉

19

十六

甲戌

20

十七

乙亥

21

十八

丙子

22

十九

丁丑

23

二十

戊寅

24

廿一

己卯

25

廿二

庚辰

26

廿三

辛巳

27

廿四

壬午

28

廿五

癸未

29

廿六

甲申

30

廿七

乙酉

月相: [朔] 4d10h41m  [上弦] 12d07h15m  [望] 20d00h35m  [下弦] 26d20h33m

二十四节气: [立冬] 8d01h44m   [小雪] 22d22h49m




1850年
12 月

庚戌年 十月大 (建丁亥)

庚戌年 十一月小 (建戊子)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1

廿八

丙戌

2

廿九

丁亥

3

三十

戊子

4

十一月

己丑

5

初二

庚寅

6

初三

辛卯

7

初四

壬辰

8

初五

癸巳

9

初六

甲午

10

初七

乙未

11

初八

丙申

12

初九

丁酉

13

初十

戊戌

14

十一

己亥

15

十二

庚子

16

十三

辛丑

17

十四

壬寅

18

十五

癸卯

19

十六

甲辰

20

十七

乙巳

21

十八

丙午

22

十九

丁未

23

二十

戊申

24

廿一

己酉

25

廿二

庚戌

26

廿三

辛亥

27

廿四

壬子

28

廿五

癸丑

29

廿六

甲寅

30

廿七

乙卯

31

廿八

丙辰

月相: [朔] 4d01h17m  [上弦] 12d04h37m  [望] 19d13h03m  [下弦] 26d05h24m

二十四节气: [大雪] 7d17h49m   [冬至] 22d11h37m





月 历 表 说 明

下图解释月历表各栏的意思。例子取自公历2017年1月的月表。

diagram explaning the information 
in the calendar table

农历一年一般有十二个月,月份有大有小,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为了使 农历不偏离季节交替周期,农历每三年左右会有一个闰月,含闰月的农历年有十三 个月。闰月名称取上一个月的月数,然后在前面加上「闰」字。例如2017年农历丁 酉年六月之后是闰月,谓「闰六月」。

现在的农历一般用干支纪年,干支也 用来纪月、纪日和纪时,但民间较少使用。月干支尤其少用,这里自汉武帝太初元 年(公元前104年)起的月历才注有月干支。

每月下面的月相和二十四节气日期指公历日期,时刻是用经120°标准时。某些朔与望伴随日月食,在列出时刻后有注明,并符有连结到那些交食的网页(只有英文版),网页内有交食的详细资料。其他日月食的资料可参考我的八千年日月食(英文)网站。

1912年前的农历年附加帝王年号,年号与公历年的对照可参看年号网页

1734年前的日历列出「历书节气」的日期。历书节气是指以当时历法来计算的节 气。自清顺治二年(1645年)起二十四节气用定气计算,之前则用平气。历书节气上 一行所示之二十四节气以现今定义的方法计算,亦属定气。平气和定气的差别可参 阅本网站的二十四节气网页。1733年后 的历书节气日期基本上与用现代方法计算的日期一致,所以除了那些历书节气与现 代计算有差异外,其余略去不注。

公历在1582年10月15日及以后用格里高利历,之前用儒略历,公元8年以前则用 逆推儒略历(proleptic Julian calendar)。

儒略日数是指从公元前4713年1月1日正午起算的积日,所以每日正午的儒略日数是整数。这里没有说明所用的时间标准(UT1 或地方时等),是假设了起算时刻(公元前4713年1月1日正午)和每日正午所指的时刻用相同的时间标准。如果选择显示每日正午的儒略日数,数字会显示在日干支之下。本网站也有儒略日数和日干支计算器

可以用网址的查询字符"?y=[年份]"直接输入年份。例如要显示1850年的年历,可用(相对)位址index_simp.html?y=1850。如果查询字符中的y参数不是数字或超出-721至2200的范围则无效。


本网站的农历编算方法